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数10亿人为之瞩目,谁不想现场亲历奥运激情?于是奥运会门票便显得特别紧俏,老百姓更担心因为“内部赠票”的存在而使实际票量更少。对此,北京奥组委给了我们一颗“定心丸”——他们将严格遵守国际奥委会的规定,奥运会不设免费票,也不以任何形式出售打折票。除奥运会注册人员凭有效证件入场以外,所有观众都必须购票入场(4月16日《新闻晨报》)。 应当说,奥运会这个门票发售规定有着相当好的社会启示意义——不仅对国内日后的体育比赛有着示范价值,对其他大型活动的门票发售机制也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就奥运会的宗旨而言,除了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外,还有和平、发展与友谊的人类共同参与的社会含意。奥运会应该是一次对人类和平并和谐共存的促进。因此,从已有、特别是近几届奥运会的举办情况来看,举办国往往在展示自身经济、科技、体育等综合国力的同时,不仅在经济上精打细算,还会力图让观众从这些高水平体育赛事中感受到人类自身发展进步所必需的环保、和谐与公平的氛围。 具体到奥运会门票发售上,门票价格的设定不仅有举办国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体现收支平衡的节约理念,还要考虑社会公众、特别是普通人的收入水平和承受能力,以使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与到奥运会活动中来。而这,又可说是传播社会公平理念的绝佳途径。
所以,就2008北京奥组委对门票出售的安排而言,其中固然有着遵守国际奥委会规定的一面,但若对奥运会的各种安排从更宽阔的层面上作多向解读,显然就能读到公平和谐、共同发展的社会含意。而这,就是对国内其他社会活动的举办与开展也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同时,也是奥运会门票出售让人吃“定心丸”的启示之所在。 |